来源:小编 更新:2025-02-02 12:33:32
用手机看
你有没有想过,那些在互联网上飞快的以太网帧,它们到底长什么样呢?今天,就让我带你一探究竟,揭开以太网帧的神秘面纱,看看它们都有哪些字段吧!
想象一群好友在聚会,大家都在聊天,突然,一个声音响起:“大家注意啦!”这时,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会被吸引过去。以太网帧的前导码和帧起始定界符,就像是这个聚会中的“大家注意啦!”。
前导码:由7个字节组成,全部是10101010,它的作用是让接收方建立比特同步,确保接收方能够正确地接收数据。
帧起始定界符:由1个字节组成,是10101011,它标志着帧的开始。
在聚会中,每个人都需要知道对方是谁,以太网帧也是如此。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就像是每个人的名片,告诉对方我是谁,你是谁。
目的地址:6个字节,标识帧的接收者,也就是目标MAC地址。
源地址:6个字节,标识帧的发送者,也就是源MAC地址。
聚会中,大家都在分享自己的故事,以太网帧的数据字段,就是用来承载这些故事的。
类型字段:2个字节,用于标识数据字段中包含的上层协议类型,比如IPv4、IPv6等。
数据字段:46-1500字节,承载着实际的数据内容。
聚会结束后,大家都会检查一下自己的东西是否安全,以太网帧也是如此。帧校验序列就像是聚会结束后的安全检查。
帧校验序列:4个字节,采用循环冗余校验码(CRC)来检验帧在传输过程中是否有差错。
五、以太网帧的“标准”:Ethernet II与IEEE 802.3
在聚会中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,以太网帧也有不同的标准。
Ethernet II: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以太网帧格式,它包含一个类型字段,用于标识数据字段中包含的上层协议类型。
IEEE 802.3:这是一种以太网的另一个标准帧格式,也被称为以太网SNAP(子网接入协议)帧,它的类型字段用于指示数据负载的长度。
以太网帧就像是互联网中的聚会,它们通过前导码、目的地址、源地址、类型字段、数据字段和帧校验序列等字段,将数据从发送方传递到接收方。了解这些字段,就像是了解了聚会的规则,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。